2021年食品饮料顶级包装趋势

近日,Innova Market Insights发布了2021年最热门的包装趋势。


其中,“送货上门”被确定为年度领先趋势。随着世界上许多地方持续应对COVID-19的社会限制,对食品和高档餐饮送货上门的需求急剧上升,为消费者包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碳催化”详细说明了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警告下,包装的碳足迹作为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日益重要。“纤维狂热”证明了纤维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作为一次性塑料的可行替代品的日益复杂和可用性。“卫生”探索了无接触式解决方案和抗菌技术的创新,以迎合日益突出的卫生问题。“可重复使用的革命”强调了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模型不断增加的可扩展性,其目标是一个零浪费的世界。


趋势一:送货上门


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趋势,因COVID-19大流行而呈指数增长。在政府封锁和社会限制的影响下,送餐上门服务的数量尤其飙升。Innova Market Insights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自COVID-19大流行爆发以来,35%的消费者增加了家庭食品外卖的使用。巴西市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超过一半(58%)的消费者转向网上购物。


此外,调查显示,15%的全球消费者不希望在大流行后恢复正常的购物习惯。在英国、德国和美国,多达20%的消费者预计将继续保持疫情时期的购买习惯。


全球会计组织德勤(Deloitte)支持这一发现:“疫情正迅速改变我们的行为,转向在线渠道,这种转变可能会在疫情后持续。而基本产品类别,如饮料和新鲜食品,可能特别容易受到便利浪潮的影响(2020年)。”


此外,Amcor预计到2023年,欧洲线上杂货市场将增长66%。乳制品——包括奶酪(65%的顾客购买)、酸奶和冷冻甜点(61%的顾客购买)——是最受欢迎的新鲜食品类别。


运输包装的一个关键挑战是保鲜,大流行供应链中断和英国退欧等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了这一挑战。电子商务的指数级增长也创造了机会,通过合适的包装增强品牌认可度和产品体验。


趋势二:碳催化


由所谓的“蓝色星球效应”引发的反塑料热潮已经发展为“Greta Thunberg效应”。人们对塑料污染的担忧并未减弱。


Getty Images利用其创意洞察平台视觉GPS,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列为26个国家的首要公共问题,甚至超过了COVID-19。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正鼓励各品牌采取全面的包装方式来应对环境影响,从而开创了一个生命周期评估(LCAs)时代,而不仅仅是关注报废处理。




例如,Huhtamaki和Stora Enso对LCA表示欢迎,因为他们发现,在速食餐厅,纸质包装比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更环保。基于PP的多用途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是基于纸张的一次性系统的2.7倍。


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可获得的回收塑料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日益不可或缺。Alpla 2017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回收PET (rPE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未回收PET低79%。此外,与原生塑料相比,Coveris公司生产的用于Highland Spring多功能包装的50%后消费和50%后工业回收PE薄膜可以减少54%的碳排放。


此外,Garçon Wines公司与Banrock Station合作的碳中性rPET酒瓶展示了如何通过轻量化设计实现供应链的二氧化碳节约,重量比英国普通玻璃酒瓶轻87%。


碳标签将继续获得关注。今年1月,Amcor开始在一系列软包装上提供印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包装”标签。此前,英国碳信托公司委托YouGov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欧洲消费者支持产品碳标签。同样,Upfield计划今年在1亿个植物和乳制品包装上引入碳标签。


ZD

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对包装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影响也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越来越普遍。领先的包装供应商正在排队承诺净零碳排放。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也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器的能耗。


趋势三:纤维狂热


塑料替代纤维解决方案的创新正在蓬勃发展,因为各品牌正在探索塑料垃圾的解决路线,并与不断扩大的环保意识消费者群体建立新的联系。即使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的类别,如糖果棒包装和糖果袋,全尺寸的纸质包装也在发生转变,尤其是雀巢的Smarties。



更严格的法规正在推动一次性塑料向纤维材料替代品的转变。欧盟的塑料战略要求,到2030年,所有包装都要在经济上可行的方式下可回收或重复使用,而其最近推出的塑料税对非回收塑料包装废弃物征收0.80欧元/公斤(0.97美元/公斤)的税。


同样,英国计划对回收成分低于30%的塑料包装征收每吨200英镑(282美元)的税,从2022年4月起生效。中国国家发改委也开始逐步淘汰一些一次性塑料制品,墨西哥也是如此。


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2021年调查,一半的美国消费者(49%)认为包装的可回收性是其最重要的可持续性证书,其次是可重用性(44%)和可回收材料使用(35%)。与此同时,72%的全球消费者和62%的美国消费者认为纸张具有极佳的可回收性。


在纸瓶领域,可口可乐公司将于第二季度在匈牙利进行纸瓶的首次测试,该原型纸瓶是由可口可乐布鲁塞尔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与丹麦纸瓶公司(Paboco)合作开发的。保乐力加的Absolut将于下月开始在英国和瑞典试用其纸瓶原型。该原型由rPET内衬纸壳组成。最终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没有塑料内衬的纸瓶子,完全可以像纸一样回收利用。




有趣的是,Innova Market Insights2021年数据显示,如果更可持续的包装要缩短产品保质期,46%的全球消费者愿意接受。然而,纸瓶是否具有比回收PET更优越的净环境效益仍然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尽管如此,纤维解决方案的需求明显地体现在塑料收缩包装和环的替代品上。去年,可口可乐在西班牙采用了WestRock的CanCollar纸板环技术,在爱尔兰、荷兰和波兰采用了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的KeelClip技术。


趋势四:卫生


COVID-19大流行也加剧了消费者的卫生担忧,导致了无接触包装设计和抗菌技术的出现。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消费者调查,59%的全球消费者认为,自疫情爆发(2021年)以来,包装的保护功能更为重要。


消费者大多支持在大流行期间增加塑料的卫生使用,包括在水果和蔬菜上典型的不可回收的薄膜。尽管20%的全球消费者喜欢更多的塑料,但42%的消费者认为塑料是目前不受欢迎的必需品(Innova Market Insights, 2021年)。


此外,DS Smith最近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3%)的欧洲消费者会清洗或消毒所有散乱的物品,包括水果和蔬菜,而12%的消费者现在不会购买散乱的、未包装的商品。



作为回应,供应商推出了大量的纸盒和篮,旨在防止消费者在购买前接触新鲜农产品。例如,Mondi为BIOhof Kirchweidach设计了一款免触的波纹珊瑚托盘。DS Smith还将Touchguard的抗菌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包装纸板上,保护消费者免受潜在有害细菌的侵害。Touchguard具有99.5%的防冠状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如MRSA和大肠杆菌。类似地,Sirane的生物传感器集成绝缘袋对冷冻食品中的微生物有99.9%的防御率,而ZincIn的海洋塑料食品托盘通过集成Parx材料的抗菌涂层来抵御冠状病毒。


抗菌解决方案也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货架寿命延长能力,在保持产品卫生和避免食物浪费至关重要。由欧盟资助的NanoPack的抗菌膜——基于天然纳米材料和精油的结合——可以将面包的保质期延长至少3周,将新鲜樱桃的保质期延长40%,将黄色奶酪的保质期延长50%。


腐烂的食物会产生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气体。消费者支持食品浪费的斗争,全球消费者认为新鲜度指标是最关键的包装特征(44%),略高于最低限度(43%)和软包装(42%)(Innova Market Insights, 2021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直坚称,没有可信证据表明COVID-19通过食品包装传播。


趋势五:可重复使用的革命


在非政府组织、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广泛支持下,可重复使用包装越来越被认为是减少塑料废物的关键。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大多数全球消费者(52%)认为可重复使用包装是最可持续的模式,其次是可回收(50%)和可再生(39%),可生物降解(31%)和可堆肥(24%)(2021年)。


欧盟委员会正在通过鼓励重复使用设计,包括限制可重复使用替代品的一次性应用,来解决不断增长的包装材料消费量(2017年达到人均173公斤的创纪录高点)。在澳大利亚,社会企业Thankyou宣布其旗舰产品瓶装水停产,鼓励消费者接受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


支持可重复使用包装减少二氧化碳益处的研究也在不断积累。Reloop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可重复使用的瓶子、罐子和其他解决方案比一次性使用方案(2020年)的气候友好性高出85%。与此同时,一项中国多所大学的环境研究显示,可重复使用的“共享”餐具比一次性纸替代品可减少多达92%的浪费。




尽管许多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但不断增长的环境意识和企业的支持指向短期和长期的增长。例如TerraCycle的零废物、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平台Loop活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Loop迅速扩大的合作伙伴包括麦当劳、汉堡王、特百惠、乐购等。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版

使用“扫一扫”即可查看手机版。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