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啤酒团体标准草案出炉

波特、小麦啤酒、世涛……这些过去只在进口商店里出现的名称,如今已随着精酿啤酒的“蹿红”为大家熟知。


精酿啤酒也称工坊啤酒,比工业啤酒附加值更高,因其独特的原料配方和独立的酿造工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曾指出,工坊啤酒是精酿啤酒更专业的叫法,它是一种小规模手工啤酒,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特性。


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化、特色化的特点,造成了近年来精酿啤酒的“野蛮生长”及相关标准的缺失。一些生产企业没有规范化的生产流程,还有一些酒吧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自己酿造,使得精酿啤酒在工艺把控、菌群控制等基础质量上参差不齐。


近年来,市场上自诩为精酿啤酒的产品出现了“一窝蜂”的增长,精酿品牌从2008年的不到10家发展到现在的数千家。近日,记者从在京举行的2018中国啤酒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座谈会上获悉,《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团体标准草案已新鲜出炉,工坊啤酒行业有望迎来规范化发展。


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4401.5万千升,同比下降0.7%;2017年啤酒总消费量达4437.0万千升,同比下降0.7%,人均消费量为32.8L,同比下降0.1L,从消费量看,除啤酒之外的各酒种均呈增长趋势。


啤酒行业的市场蛋糕为何越来越小?何勇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结构的转型。“啤酒行业面临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惯性市场竞争压力大、生产成本变化大等难题。未来啤酒市场发展必须建立在打造中国啤酒文化的基础上,品牌文化与品类文化并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则指出,当前中国啤酒产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随着中国啤酒市场消费结构升级与人口结构变化,啤酒市场需求显示出从简单低价产品向高端啤酒发展的趋势。消费升级、产品升级,以中高端竞争为主流的品质、品牌竞争将渐成趋势,工坊啤酒恰恰迎合了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据统计,国内的工坊啤酒以每年40%的高速度增长,逐渐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市场宠儿。


“国产啤酒产品结构单一、口味淡薄的消费印象由来已久,需要扭转。”何勇表示,工坊啤酒很有可能成为啤酒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据了解,《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为管理型标准,对工坊啤酒生产的“人、机、料、法、环(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进行了全面规范。何勇表示:“从短期来看,规范的建立会提高整个行业的门槛,造成行业规模的缩减,但从长远来看,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保护。”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也表示,工坊啤酒有望在得到规范化监管并取得市场地位后,实现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机版

使用“扫一扫”即可查看手机版。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